返回網站

別急著找理由讓自己不悲傷

2019年4月1日

文/康思云

一個傍晚,家裡正準備迎接即將來晚餐的客人。在埋進廚房做菜之前,我瞄見客廳鋼琴上停泊著的紙船艦隊,是四歲小兒子多天來累積的傑作,趕緊託先生帶著他把船移到其他地方收起來。

正在洗菜時,突然聽到客廳傳來「哇~~」一聲大哭,哭聲聽起來很傷心,接著,隱約聽見先生低聲解釋,原來是收拾艦隊的過程中,先生看到一張平平的廢紙在旁邊,順手就揉掉了,沒想到那也是一艘兒子做的船。

幾分鐘後,小兒子走進廚房來找我,眼角還帶著淚痕,努力表現開心地說:「媽媽,太好了,我有一艘做得不好的船被爸爸丟掉了,這樣我就可以再做一艘新的了。」。當時心中有點驚訝一個四歲的孩子怎麼會轉念得那麼快,但隨即想到,一個孩子即使轉念了,情緒可能還在,於是我問他:「你有一艘船被爸爸丟掉啦?」,兒子突然收起了笑容,委屈地哭了起來,邊哭邊說:「爸爸為什麼看不出我做的船是船呢?」,然後他越哭越大聲:「他就在我眼前把船揉掉了,就這樣揉掉了!」,我放下手中正在切的菜,蹲下來抱著他:「你的船被揉掉了,你好傷心。」,之後兒子哭了沒多久,眉眼彎彎開心的笑了,大聲地說:「我要去做新的船了!」。

這次的紙艦隊事件,讓我在短短10分鐘內,看見了一個小小孩如何經歷了一個未預期的悲傷事件,接著在爸爸的解釋與回應中快速地學會了「理性」地看待自己的難過,又在被道出心中傷心的原因時,發現自己仍然很悲傷。而最重要的,是看到他能好好述說心中的感受後,破涕為笑的那份輕鬆。

當悲傷的事情突如其來發生時,你會怎麼應對?會怎麼跟自己述說?

是否因為不喜歡悲傷所伴隨的心痛感覺,又或是不想顯露出脆弱的樣子,所以選擇找一個「不用悲傷」的理由,好讓自己快一點脫離難過所帶來的不舒適?

在運用藝術陪伴長者的過程中,常會碰觸到他們生命中的悲傷經歷,許多爺爺奶奶都會說:「其實過去都過去了,我知道自己不應該再放在心上。」,有時也會聽見旁邊的人對老人家說:「您很幸福啦,不用為這些事情難過啦!」。然而,當我觀察到同一個事件在不同的話題中多次被提起,或是長者說起過往時眼神仍然看不見真正的釋懷,這些訊息都透露著,有一份深藏的悲傷仍在那裏隱隱作痛、沒有被真正觸及,也無法被遺忘。

肯尼斯J‧多卡博士在「面對失去,好好悲傷」一書中說到:「我們在感到失落的同時,也相信自己沒有為它們悲傷的權利。我們經常默默承受痛苦,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悲傷反應,也不了解這種反應的來龍去脈,而且幾乎得不到支持和認可。」

不知何以,我們似乎覺得能快速走出悲傷的人是堅強的,而表達出悲傷的人是脆弱的。然而,在我心中,能面對悲傷的人是勇敢的,特別是當長者們用創作的形式拼貼自己悲傷的經歷、娓娓道來,並在完成作品後,看到自己走過悲傷後的成長,化作鑽石般的亮點點綴著自己豐富的人生,就再次深深佩服每一個願意直面自己真正感受的心靈。

傳承藝術長者創作—人生的高山低谷

下一次,當悲傷突然來到,好不好給自己一些時間,接受自己受了傷、也相信傷口會癒合,別急著找個理由,讓自己不悲傷。